在瞎子摸象1的寓言故事裡,瞎子各自都認為他心中的象才是真正的象,忽略了他們只認知大象的某一部份而已。但他們誰也不服誰,都認定自己一定沒錯,為自己的認知辯護,還振振有詞、言之鑿鑿地爭吵不休。
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2很容易會引領我們跌入如瞎子摸象的陷阱及引發「習慣性防衛」據理力爭,影響我們所見的情況及加强建立行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於我們心中一種「先入為主」的刻版印象,影響我們如何了解這個世界,以及如何採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或甚至圖像、印象。我們不容易察覺隱藏着的心智模式,因它們通常存在我們的警覺線之下。若只用單方面的經驗及缺乏時間焦點去看,更未能瞭解它們對行動的影響,與現實脫節。就算有許多很好的構思,往往未有機會付諸實施,因為與執行者的心智模式有牴觸。
心智模式的形成
心智模式是由童年不斷成長過程的生活經驗,父母的價值觀,教育程度,經歷過大大小小的事件,這些經驗成為心智模式發展的原料。心智模式就是在不斷的聽、看、學習、實踐當中逐步形成對特定事物的理解與概念,慢慢形成我們的思維及態度。若能察覺我們如何進行這個過程,便更能幫助我們好好學習。
心智模式的功用
藉着學習或是過去經驗,我們可以用更輕鬆、更快速的方式去面對周遭環境。可以藉由對某一個人的了解,知道對方的資料以及話題,因此可以順暢地與他對談話而不會觸怒對方。你也可以在對事物形成一組心智模式之後,面對許多不同類型的事物有更深一層了解。對世界運行的法則有許多認知,如水往低處流、槓桿、形狀相似度、物質特性。藉着對這些特性的了解,你能夠很快速的摸清操作方式,如第一次把一隻熟鷄旦豎立起來。
心智模式的特色
心智模式並非固定不動,而是不停修正的。好像我小時候觀看迪士尼冰上溜冰,感覺眼花撩亂,一切都很大型、充滿神秘、華麗。現在觀看迪士尼巡遊,雖然仍感到喜悅,只覺得巡遊規模很小,只不過是利用音響、服裝、人潮管理等以掩蓋其不足之處?因此,藉着經驗的累積,可以不斷地更新我們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的形成,是為了要減輕我們面對生活周遭事物時所耗費的精神。它的建立,通常以實際體驗最為快速有效。好像朋友間閒談旅遊,若談及有到過的地方,人們會更投入,滔滔不絕地談及他們的經歷和看法。其他未到過的人,不但沒有興趣,更不知別人說什麽呢。
心智模式的問題不在於它的對與錯,而在於不了解它是一種簡化了的假設,是否與現實接軌。以及它常隱藏在人們的心中,不易被察覺與檢視。好像有人在旺角被扒手偷去錢包,失去身份證、信用卡等。以後會非常小心選擇手袋,關注手袋的安全性能,携帶方法等等。無時無刻不斷提高警覺,還囑咐身邊的人小心扒手。因過度關注安全問題,潛意識充滿危險、恐懼。不斷修正做法(規則),還伸展至其他事情上,容易影響自信心,情緒的穩定和做決定的準確性。
總括心智模式有以下幾點:(盲點心理學 陶兆輝 2009 P50)
l 人人都有自己一套或多套獨特的心智模式。
l 心智模式決定我們如何看和看見甚麽,如濾鏡般阻隔思維看到、聽到什麽。
l 心智模式引導我們如何思考和行動。
l 心智模式導致我們把自己的推論當作事實。
l 心智模式總是不完整,引致難題。
l 心智模式影響我們得到的結果,而結果又會增强了心智模式,形成更根深蒂固的信念。
l 心智模式的壽命比其有效期更長。
心智模式的影響:
l 心智模式影響我們的認知。
l 不同的心智模式有不同的行為。
l 心智模式與現實的差距愈大,引致反效果的行為愈多。
l 未經驗證的心智模式,容易導致習慣性防衞(Defensive Routines)及熟練性無能(Skilled Incompetence)。
中國「列子」3書中有一個典型的故事,說一個人遺失了一把斧頭,他懷疑是鄰居的孩子偷了,便暗中觀察他的行動,總是覺得他便是偷斧頭的人,不會有錯。後來他在自己家中找到了遺失了的斧頭。當他再碰見鄰居的孩子時,怎樣看他也不像是偷斧頭的人。這故事說明心智模式的運作及其影響。
更新/改善心智模式的好處:
現在是資訊爆炸的年代,隨手可得許多消息。只要懂得分辨/驗證真偽,隨時更新或改善我們的心智模式,與時並進,貼近現實,才能使生活更美好啊!
l 提升學習能力。
l 增加新的思維方法。
l 增强有效果的決定。
2. Peter M. Senge, “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1990), Doubleday
3. 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彼得·聖吉著,郭進隆譯(2007),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