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3日星期四

快樂3. – 情緒放大鏡(2)

如果情緒沒有好、壞之分,為什麽會有面和負面情緒?因為當人遇到某些情況,就會有相應的情緒出現。例如遇到恐懼時閃避,憤怒時攻擊,得到想要的開心等。所有人都希望每日過得開心、快樂(情緒),而不希望有恐懼、悲傷的時刻。這些不希望出現/處理不到的情緒被稱之為負面情緒

情緒是推動人去做某些行為的推動力,事實上可被視為是一種能力情緒推動我們繼續去做獲取這些情緒的行為,而負面情緒會推動我們去做一些行為使負面情緒不再出現。因為有負面情緒出現時,代表我們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有些部份受到冒犯或挑戰。如果正面情緒令我們快樂,負面情緒會使我們不快樂的話,快樂是正面情緒中一種。若只研究快樂,而不了解負面情緒,容易好像秦始皇想找長生不老藥,而忘記怎樣使自己身體更健康,豈不是徒然呢!

情緒產生過程:
情緒是經由信念系統(Beliefs System) 而來。信念系統是從成長的過去親身經驗(Past Experiences)觀察他人的經驗,接受信任的人灌輸或自我思考作出的總結及受文化背景影響(Cultural Influence)產生。如曾被火燒傷過,而知道火是危險的。這些信念系統會控制對每一件事的看法(Perceptions)和反應。當遇到事件時,人會根據自己的信念系统產生看法 這是什麽?(可以是假設與事實未必相符)以為這是威脅/壓力 (Stressor),這些看法同時會附上內心的感受情緒(Emotion),若這些情緒得不到適當的處理,將來有可能累積和轉變成壓力(Stress),或更嚴重的抑鬱(Depression)

人除了要滿足生存的需要(Needs)外,還有因應信念系統的想要和慾望。目的(Purposes)是要實現和肯定因信念而產生的正面動機(Positive Intention) ,以及背後更深層次自我認同(Self-identity)的需要。看法會導致想法(Thoughts) – 那又如何?接住會採取行動,得結果追求樂趣(正面價值)或逃避痛苦(負面價值)。結果會變成另一次過去經驗,加强某些信念,形成不斷的循環及累積成因果關係。例如:老板駡我 = 佢討厭我(看法),我驚(情緒) ,我要保著份工(需要) ,因為我要養家(目的)討厭我導致佢會炒我(想法),我以後要小心做事(行為) (結果)老板不再駡我

為什麽小事會引致大情緒(撻著)?可以是過去發生的事與現在的情況相似,產生,小事情引致極大情緒反應。又或者過去經驗曾帶來大情緒,當遇到現在發生類似的事時,雖然是小事,仍引致大情緒。如壓力煲內早已存有過大壓力,加上過去負面情緒引發,當遇上外面加壓時,就算別人認為是小事,都會如火山般爆發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