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3日星期四

快樂5. – 情緒放大鏡(4)

許多研究都認同身心互相影響。身心同源是指情緒()影響身體() 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同樣身體亦會影響情緒、思維,形成互相影響的循環。因為缺乏資源,令到有錯誤演繹,變成錯誤觀點、想法、情緒,導致行為,形成壓力。許多研究指出長期壓力會導致情緒及身體疾病。如抑鬱、心臟病等。壓力來自負面情緒。長期的負面情緒沒有得到適當的處理,自然會引致身心破壞程式:
l   輕度負面情緒,只會影響思想,身體沒有問題。
l   中度負面情緒,會嚴重影響思想,身體仍沒有問題。
l   嚴重負面情緒,會嚴重影響思想及身體(Body & Mind)

引致壓力及抑鬱的心因:
長期處於錯誤適應心理模式(Maladaptive Coping Mechanism),會變成習慣,容易有以下的負面情緒,引致壓力及抑鬱。
l   恐懼(Fear) – 生存的本能,一個已知的或明確的威脅,有清晰的恐懼目標。以為危險/敵人是真實的,想辦法逃避。 (徵狀:血液流向大骨肌肉,準備逃跑。臉部因缺血而慘白、手腳冰冷。)
l   憂慮(Worry) 恐懼的延伸,瀰漫性的,不愉快的,模糊的恐懼感。通常是不準確的或未知的威脅,對未來的事有著無名的害怕。“如果有意外”“如果失敗”
l   憤怒(Anger) 是本能的反應,別人違反規條。受到傷害、侮辱、威脅,遭受阻礙、挫折或遭反對、不公平對待時,會作出對抗憤怒是一種強烈的感覺和不悅,是突發的情緒、急性,破壞力大。 (徵狀:血液流向手部,便於攻擊對方。心跳加速、腎上腺素引發能量。)
l   怨恨(Resentment) – 當我們讓憤怒變成持久性,會變成怨恨。採取某種形式的破壞性行動,怨恨是一個已經決定真正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讓自己留著生氣,或使人感覺自己像一個受害者。
l   內疚(Guilt) – 嬲自己、將自己變成敵人,自責。容易把錯誤歸罪於自己,認為自己觸犯錯誤,後悔自己所作所為,可能造成對別人的傷害,希望彌補。覺得自己不完美,有遺憾,達不到要求。
l   羞愧(Shame) – 被別人批評、怪責,遭受別人拒絕、離棄,遇到挫折、失敗,身體缺陷或毛。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值得尋求外界的幫助。令人感到沮喪和羞辱

負面情緒的惡性循環:
當人有負面情緒時通常會採用分心(Distraction) 為策略,傳統的做法去減輕負面情緒,人慣性做分心如扮OK啦、食東西、飲酒、購物、工作等。但問題的根源仍在,情緒仍在,繼續分心做其他事,變成上癮(Addiction) ,如酗酒。情緒更倚賴(Emotional Dependency),問題大,情緒大,唯有做更多分心,變成死死不息的惡性循環。只有滿足情緒的需要(Needs /Wants /Desires),問題才能解決。
l   第一層 越多負面情緒à做越多分心à越多負面情緒。
l   第二層 做了許多分心,都不能奏效,變成挫敗(Frustration)
l   第三層 越多挫敗,再做更多分心,重覆挫敗,變成沮喪(Depression)
l   當沮喪出現時,會停下來,放棄什麼分心都不做。若不能停下來,人會崩潰。在沮喪不能處理時,要找出第一層負面情緒(Primary Emotion),處理後才會有幫助。需要時要請教醫生、臨床心理學家等專業人士。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