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的負面情緒若得不到滿足,會有三種典型行為反應:放棄(Freeze) 、逃避(flight) 、攻擊 (Fight) 。先了解自己的情況,學習增強回彈能力。當遇到逆境、傷痛、悲傷時,隨時作出相應的準備及改變的適應力。如海綿般,壓力來時縮小,壓力去後回彈。
行為方面:除應付負面情緒外,亦積極製造快樂機會。
l 回應非反應 – 受到外界刺激時,減慢回應(Response)的速度,經過仔細思考後才作決定,非隨意不經大腦的反應(Reaction) 。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找出更多選擇。
l 增强情緒回彈能力(Emotion elasticity)
n 平時準備 – 需有以下因素幫助防壓力:
u 人際關係
u 應變能力
u 自信形象
u 溝通技巧
u 解難策略
u 情緒管理
n 壓力事後對策 – 學習建立對策,應付壓力。增加自己強勁的回彈能力,儘快復原。有新的想法,自然有更多選擇/做法,得到新經驗,從而影響信念。
u 建立人際聯繫
u 延展危機處理
u 接受改變
u 移向目標
u 決斷行動
u 自我發展機會(資源)
u 自我觀感(積極)
u 擴大觀點
u 樂觀面對
u 照顧白己的需要
l 讓自己保持快樂的方法:
n 笑容 – 常常保持笑容,當你擁有燦爛的笑容,不開心的事自然不能影響你。
n 欣賞 – 欣賞是思想最高的振動。平時寫下你遇到/想到,你喜愛及不喜愛的人/物/事時,你想你會喜歡他/她/它的什麼,詳細描述你欣賞什麼,越多越好,然後真誠地表達你對他們欣賞之情。
n 感謝 – 欣賞什麼/得到什麼,己發生,因為……。感謝使自己得到/將會得到什麼,已或將會發生。雖仍未發生,會要求自己想要/做什麼。
從今年開始,我將每日記錄下來學到的項目,加入欣賞及感謝名單。多從別人的角度去思考,更能體諒別人。奇妙地心中充滿喜悅,心情豁然開朗,變得和譪可親。
結果方面:
l 有怎樣的行為便會有怎樣的結果,預測可能會發生的結果。這是否自己想要的結果?若是便繼續下去,向前邁進。
l 若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結果,檢討現在,應持有什麽信念、看法、想法、做法去幫助達成想要的結果。而這些結果最終是證明我是誰,我的人生是想怎樣。
過去經驗:
l 發現錯誤適應心理模式 – 從過去經驗中,嘗試找出長期錯誤適應心理模式的徵狀,需要及不能滿足結果的證據。心理學家建議我們可以記錄下每一天感受到痛苦的事情,是什麼樣的情境、跟什麼人在一起、在做什麼事。盡量利用視覺、聽覺、觸覺去記錄經過。寫出事件(起因) + 情緒(感覺) + 想法 + 做法,有什麽根據?有什麽需要?有什麽意義?是否有重複性,引致錯誤適應模式?學習到是「因為」、「理解」、「明白」它們的因果關係。可以與別人分享,那可能是因為有一次很愉快而坦誠的聊天、也可能是工作上學到的新技巧。
l 自我察覺 – 因達不到有效的結果,或遇到重大挫折才會自省。只有自己才能察覺,外人只能協助你自己去發現盲點及盲點以外之處。以前的做法,是否合理?還有什麽可能性?什麽選擇?什麽需要呢?什麽是合理、合適或成年人的做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